这两周雅下很热门中盛投资,看着热闹很难参与,后排今天出现明显分歧。
昨晚和一些机构朋友们交流问,你会参与吗?大家的答案都是不太会去。
两周前在和大家直播的时候提到反内卷这个事情,说要重视,当时只是光伏,还给大家梳理了光伏产业链。详见文章:。
其实这段时间反内卷最火热的地方不在股市,而是大宗商品,股市只不过是反应大家对这些企业未来的盈利预期的改善而已。
反内卷其实是兼具供给和需求的政策。我们依据当下提出的内循环与外循环两个角度来看。
内循环
从内部来说,扩大内需本质上是扩大国内的收支。大家比较简单的理解就是提高收入,不管是工资还是财产性收入,收入提高了,支出也会增加。
从整体的角度来说,收支是一体的。通过反内卷使得上游价格提升的时候,例如水电煤涨、资源品涨价,对应的是相应企业的收入提升,从而对企业利润改善,最后再传导个人。
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过程,至少体感上很难接受,所以更多的人愿意理解这种供给侧的手段。但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来说,本质上也是提高了国内要素的回报率,在内部实现了更多的剩余价值。
外循环
这个更容易理解一些,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出口大国,国内的内卷直接导致了出口的成本很低,意味着更多的利润被海外赚走。
举个例子,某个工业的中间产品在国内价格卷到10元人民币,而海外的同类产品在海外的价格可能就是10美金,这中间的差价一部分被出口商拿走,一部分被海外的终端企业拿走。
简而言之中盛投资,我们搞了各种优惠政策、各种补贴,结果利润并没有留在国内。所以从反内卷的角度来看,就是通过涨价提高出口成本,从而让国内的企业更多的利润,通过企业利润提升最后再传导到个人。
所以结论就是:反内卷本质的目的就是扩大内需提高国内的回报率,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供给侧改革。
但我也相信,反内卷只是一个前置的政策,后续随着重要会议的开展,纯需求侧的政策也会逐步落地。仅当前来看,雅下水电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吗?
落地到投资层面,其实就是上面说的那句话,行业的反内卷代表着价格提升,就是未来盈利预期的改善。咱们可以不信反内卷,但上面一定会推动。
各行业目前内卷情况:
1、光伏
目前来看,这个变化最快的方向,一方面是硅料、硅片、电池片的价格已经出现明确的大幅涨价,另一方面行业内在政策的推动下,都在积极的展开并购,未来可能还伴随着收储的政策。
当价格完成传导之后,企业的盈利可能就在三季度开始修复,行业也可能从反弹转为反转。
硅料:通威股份、协鑫科技、大全能源
硅片:TCL中环、弘元绿能、双良节能
电池:爱旭股份、钧达股份
组件:隆基绿能、晶澳科技、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
2、钢铁中盛投资
其实钢铁2016年就有过一轮供给侧改革,2020年的时候因为双碳对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也形成了减排的约束。目前来说钢铁的库存在近年来属于偏低的,但是出口的可持续没有确定性,同时地产的增速下滑对钢铁的影响也比较大,上半年来看约60%的处于盈利状态,如果煤炭价格上涨对于钢铁而言也是成本端上升。
钢铁:宝钢股份、柳钢股份、华菱钢铁、新钢股份、方大特钢等。
3、化工
当前的情况比较严重,从2025年6月数据看,化工品价格基本都是2019年以来新低,亏损情况严重。化工行业内的自律情况比较好,情况也比较复杂,整体来说还是要等到大周期反转。
有机硅:除了头部企业外,行业基本亏到现金流,相关公司:兴发集团、新安股份、合盛硅业
草甘膦:盈亏平衡,相关公司:兴发集团、新安股份
PVC:行业亏损,相关公司:中泰化学、新疆天业
纯碱:尾部亏损,相关公司:博源化工、中盐化工
涤纶长丝:头部有利润,相关公司:桐昆股份、新凤鸣
工业硅:除头部外亏损,相关公司:合盛硅业、新安股份、兴发集团
4、生猪
昨天传出了一个头部企业的座谈会,但之前其实就有一些香瓜鸟对政策,例如出栏均重降至120KG、禁止二育、限制能繁母猪存栏量等等。但是由于行业分散度比较高,推行的难度相对比较大。反而上市公司配合的比较好,6月主要上市猪肉企业出栏均重环比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(1KG-3.7KG)。如果说7月的能繁母猪开始进入下降拐点,那么26年5-6月的生猪价格有望进入上行通道。
牧原股份:头均市值约2750元
温氏股份:头均市值约2400元
新希望:头均市值约2455元
天邦食品:头均市值约944元
正邦科技:头均市值约3700元
巨星农牧:头均市值约2600元
京基智农:头均市值约2800元
东瑞股份:头均市值约2867 元
神农集团:头均市值约4700元
大资金、大题材一定是有逻辑的,但是很多朋友要么不知道,要么跟不上节奏;很多朋友押对了板块,但是押不对个股。我最近会跟大家分享大资金小圈子的最新动向,现开放小范围深度交流,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。
聚宝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